贵报2006年1月4日《明镜周刊》《亲手抓我的人,恩重如山啊》一文,读了又读,我泪如泉涌。由此,想起了一句最熟悉的歌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此文奏响了一曲“爱心构建和谐,行动创造文明”的颂歌。读了暖人心窝,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一赞文章读了暖人心窝。记者汪嘉林快速反应,2005年12月27日下班前一个电话:“我是一名刑满释放人员,在监狱里灰心丧气过,是一位警察无微不至的关怀,使我树立了对生活的信心……”汪记者急奔江山,采访了归正人员刘建军和郑金龙,他们用澎湃的激情叙述亲手将他们抓捕归案的民警朱元庚如何真心诚意地帮助他们改邪归正。可敬的朱元庚说得好:“作为一名人民警察,不能岐视任何人,这其中也包括罪犯。只有从生活上、精神上关心他们,才能使他们安心改造,从而削减社会上的不安定因素。”朱元庚这么说,也这么做。自从刘建军劳改以后,朱元庚经常去监狱看望刘建军,自己化钱购买肥皂、毛巾、牙刷等生活用品,还送去一颗警察帮教失足人员的诚心,刘建军热泪盈眶,手都激动得发抖,从此痛下决心,连续四年被评为劳动积极分子,四次得到表扬证书、记功证书。最终他因在狱中表现突出被提前释放。 二赞朱元庚的帮教手段感人肺腑。刘建军提前释放后,由于世俗的偏见,他碰到了种种难题。刑满释放是开心的,但作为左邻右舍和亲戚朋友眼里的“劳改释放犯”,没有人和他亲近,没有单位要他,刘建军的生活成了问题。朱元庚到处奔波,介绍他到江山荣光织造厂做保安,还为他介绍女朋友(现在的妻子毛香友),最近刘建军还办了公司,如今儿子已经10岁了。刘建军自己深感当年秉公执法抓捕他的警察对他无微不至的关怀,使他重新做人,当他享受天伦之乐时,已将当年对朱元庚仇深似海变为如今的恩重如山了。 三赞朱元庚诚心帮教催人泪下。1983年,18岁的郑金龙因为一时冲动打伤了人,被判无期徒刑,在监狱里自杀过两次。郑金龙出生时父亲就已去世,他被捕时母亲已经60多岁,养育之恩未报,老母无人照料。可是郑金龙在狱中得到了令他万分感动的消息:警察朱元庚当起“代理孝子”。朱元庚经常跑到郑金龙母亲家里,为郑母排忧解难,安慰她老人家。有一年冬天特别冷,郑金龙房子年久失修,处处漏风,朱元庚这位代理孝子将老母亲接到自己家里住,照顾饮食起居,一边还自己掏钱为郑家修房子。郑金龙听到这个消息,更加努力改造,决心痛改前非,重新做人,终于多次立功而提前释放。释放以后,朱元庚又千方百计奔波解决郑金龙的住房问题。 此文还配发了一幅照片,警察朱元庚和刘建军、郑金龙三人的合影,脸上都是笑咪咪的,充满了友谊和生活的温馨。 朱元庚现已光荣退休,笔者特赋诗一首送给这位可敬的民警:“死去方知万事空,活着做人要宽容,代为犯人做孝子,百姓对你多敬重。” 一位名人说过:新闻是社会的良心。但愿《浙江法制报》多多发表这类报道,老百姓希望多多看到像朱元庚这样的好警察。(请作者见报后速与编辑联系,以便寄发稿酬。)
|